嗨!我21歲,今年7月是我的畢業死亡季!

不來梅的創辦人。 天生的夢想家,人類圖中有著11-56的通道。


無論世道如何懷疑,未來如何灰暗,回歸檢視內在的理念與本性,無畏去闖出自己的道理,這是我想給年輕世代的信仰。

柯P競選總統的演講稿(主編說叫我不要亂下標)

出生在台灣這樣一個島國,我們應該天生有著探索的生存本能,畢竟這不是一個地大物博、擁有豐沛資源的國家,向未知的海上冒險,尋求可能藏在某處的寶藏;所以無論世道如何懷疑,未來如何灰暗,回歸檢視內在的理念與本性,無畏去闖出自己的道理,這是我想給年輕世代的信仰。

如果有死亡筆記本,我會在上面第一個寫上自己的名字(主編說叫我不要亂下標)

每到了六月,便有一些機會能與即將畢業的同學分享經驗,該如何抉擇人生的下一階段。在與畢業生的對談中,對方的煩惱不外乎以下幾個問題:

  1. 該繼續念研究所,還是該趁早投入職場?
  2. 出國唸書回來,是否有更好的出路?
  3. 很多長輩建議可以到中國找工作,真的比較好嗎?
  4. 臺北生存大不易,是否該回中南部工作?
  5. 我該創業嗎?

 

這些疑問其實『都不是真正的問題』,因為『思考出發點』就出現很大的問題!首先,自我心態要先釐清,例如畢業生們可以先想想,要繼續唸書(不管是出國或者在台灣)的動機到底是哪一種?

  • 對於知識的學習欲望所驅動?
  • 逃避工作之後就必須面臨的社會壓力? 

 

再來,是評估自己對社會職場的競爭條件的審視,例如:

  • 是否有一種以上的外語能力?
  • 對行銷傳播行業是否有相關專長(視覺設計、網頁製作、影音製作、行銷企劃等)
  • 求學階段的自我培訓經驗(企業實習、校外競賽、國際交流經驗等)是否充足?
  • 針對職涯規劃,是否需要延伸技能(財稅、法律、專案管理等基本概念)?

什麼是國際競爭力?

某天下午,有個沒有太多工作經驗的年輕人,來尋求我公司在上海的職缺,事實上他並不符合這職缺工作的專業要求,不過,由於他的履歷對於『未來自我規劃』寫得充滿許多理想,我便出於好奇的心態,答應他的面試;我問了他:「如果真的有機會到上海工作,打算怎麼安排接下來的職涯發展?」

他有點疑惑的看著我,似乎不太理解我為何會問他這個問題? 

我突然發覺,台灣沒有給年輕人太多展翅高飛的機會,而年輕人也忘記了儲備飛翔所需要的學習,說白話點,我問這問題的本意是因為看似充滿理想的一個人,卻似乎以為若能到了上海工作,便是一切的解答;但事實上不然,那才是競賽的起跑。

因為台灣的政治和政策影響,年輕人對於國際視野的高度越來越低,甚至對於邁向國際的實際作為,很多年輕人都覺得最容易的是:前進中國。但事實上,國際觀的意思不是說非要往國外發展,而是對知識與資訊的閱讀廣泛度,以國際上的傳播行銷脈動來做思辨,如此也才能理解自我成長方向要如何訂定。

說到這裡,你聽過「坎城創意節」嗎?還是,你早就看完2015年全部的得獎案例了?

現今的行銷產業跟學校,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行銷傳播原是一個高度知識密集激盪、創意氛圍濃厚、緊接時代趨勢運作的行業別,如果能在這領域有一番作為,通常都會被同儕稱羨,活潑又崇尚自由風氣的工作方式,它所創造出來的成就感,是能在這行業持續耕耘的重要原因。 

不可否認的,台灣現在的行銷傳播產業狀態,絕對不是十多年前那般的黃金時代,那時候畢業後的同學們,多的是眼中充滿著興奮的光芒,躍躍欲試的想到理想公司裡大展拳腳,然而現在普遍性的狀態則是先試著做看看吧,無奈心情溢于言表(除非你真的進入了一家好公司,然而,畢竟是少數)。

在越來越多廣告主刪減行銷推廣預算的狀況下,取代產業形象的是無天日的“廣告狗”、“設計狗”傳奇,原來應該被尊重的專業知識,變成了服務至上的勞力密集產業;低價服務跟競爭的結果造成惡性循環,現在的各種人間奇葩故事,是剛進相關產業沒幾年的朋友們,在茶餘飯後自我解嘲的安慰劑。

詳見靠北設計師靠北廣告圈

圖片來源:靠北設計師粉絲專頁

 

數位科技不斷破壞傳播模式,各種創新媒體跟創意,不斷推翻既有行銷做法。這造成學界與產業的嚴重脫軌,一方面,學校像無頭蒼蠅般的,四處尋求數位行銷知識的授課老師;另一方面,行銷傳播產業的企業,也得付出極大的成本去教育新進員工。大多學校,都僅能提供最基礎的技能教育,而擁有數位產業經歷,聲名卓著,又願意領取微薄講師費的教師,更是屈指可數。

行銷傳播產業的變化又大又快,讓年輕人懷疑是否能學以致用,在迷失自我價值的年輕世代中,雖然滿街都是大學生,反而變成了分不清一流人才與二流人才的差異,其實真的要論述產業所觀察到的現況,大概三天三夜都講不完,不過可以肯定的,在這其中沒有一個人是贏家,大家肯定都輸了!

痛心疾首 虛心檢討 依法行政 謝謝指教(主編說叫我不要亂下標)

現在年輕一代,常會獲得”草莓族”、”水蜜桃族”這樣的負面稱號,不過我覺得,那是沒有摸清時代轉變之下,所造成的世代思維的差異。年輕世代擁有許多過去一輩所沒有的特質,像是「快速的資訊吸收及應用能力」,「獨立思考與行動的能力」,「勇於發聲去面對公眾社會議題」等,這是老一代相對不明顯的表現;不過確實在台灣產業負成長的狀態下,讓許多年輕人迷失了步調,讓大人覺得年輕人很沒用,但我想,這是大人們更應該擔起的責任,而不是一昧的批評,這樣只是讓台灣少了振作的轉機。 

寫自己的故事,不讓社會來定義

「生命自會找到出口」,是我創業十年來的深刻感想,一路上跌跌撞撞,也覺得是否能繼續堅持下去呢?確實我們不是在最美好的時代,但我也一直有種預感,或許當我們死透了,也才能開出新的嫩芽。(這個世界靠你了)

寫到這,不知怎地突然哼起了五月天的生命有一種絕對:「黑暗中期待光線,生命有一種絕對……」,對自己也曾從年輕一路走來,當然有很多想分享的經驗,但一時半刻間也無法侃侃而談,若讀者有想進一步深入了解問題,可在本文之下留言發問,迴響破百的話,或許還可以請主編舉辦一個交流分享會的咖啡時間。


這一期Motive在七月份的求職季,特別針對有興趣想要踏入數位創意傳播領域的人才,推出了一系列文章,包括履歷製作撰寫、面試要訣、和如何對你的未來提出正確的問題!

《履歷、面試一次搞定!超級實用的創意產業求職指南》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