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廣告公司的前端職位:業務部門都在幹麻?)
第2集(廣告公司的創意部門都在幹麻?)
最後一篇是說明廣告公司執行專案或協助執行製作的專業部門,他們是缺一不可卻無名的血汗英雄!
製管部門(Traffic Dept)
顧名思義是「各種製作內容的管理」,只要是製作上跟廣告素材相關的,都是由製管部門負責,主要的工作是:
- 對外聯繫廠商:
舉凡攝影師、電腦修圖、經紀公司、化妝造型師、印刷廠、禮品商,甚至裝潢展覽需要的木工團隊、壓克力公司、輸出公司…等,只要有這些執行製作需求,製管都會幫忙聯絡、協調以及處理各種相關事務。 - 估價與挑選廠商:
既然是對外廠商窗口,相關執行費用的估價單跟協力廠商名冊,也是由製管產出,再由業務向客戶提案確認。廣告公司並不會假裝每一件事情都是自己做的,也沒有需要隱瞞,因為採用專業的協力單位,協調控管的好,是廣告公司對客戶提高作業品質的保證之一。 - 對內流程安排,掌控工作量:
以往的製管,還必須要負責掌控創意部門的負荷量,協助分配跟調整創意團隊的工作,並協助業務去做流程跟專案的時間掌控。 - 完稿:
由於客戶的廣告平面媒體可能有百百種的尺寸,創意人員若需要做不同尺寸的調整,可能就會耗掉太多時間,因此通常製管部門下會有完稿人員,會由完稿人員協助製作不同尺寸的平面廣告,如:報紙、雜誌,又或是通路宣傳物。但現在很多廣告公司會把這項工作交給負責純製作的部門,或由內部創意人員,外包廠商完成。
製片部門(Producer Dept)
若與影片廣告相關的,則是由製片部門負責,主要工作就是對應影片製作公司,並負責起對內及對外的協調、時間的掌控以及客戶估價單的產出。當影片的創意腳本確認後,製片會先找到合適的製作公司,展開一連串工作流程:
- 導演建議:
廣告導演各有特色以及擅長,當然還有檔期及價格問題,要滿足創意腳本的調性與風格,為廣告影片加分,導演絕對是靈魂人物,而挑選導演都是與客戶從導演過往的作品集篩選出合適的導演。 - 分鏡腳本:
選定導演後,業務與創意人員會向導演解釋一遍整個廣告影片的背景、主要的訊息、表現的形式與重點…等,導演會再重新解讀並與製作團隊討論後,提出確切的分鏡腳本,也就是實際拍攝的每一個鏡頭,以平面圖像的方式與客戶確認。 - 製作前準備會議(Pre-Production Meeting/PPM):
通常最少會安排兩次PPM會議,舉凡分鏡腳本、拍攝形式參考、場景、服裝造型、演員選角、光影、風格…等,都會在會議上確認,通常第一次是確認發展方向,第二次則是實際確認內容。 - 定裝:
演員確認後,會在拍攝前確認最後服裝造型 - 實際拍攝日
- A Copy:
根據拍攝的內容及腳本進行剪接,此時不會有任何特效,主要是拿來確認每個鏡頭與演繹的流程是否符合需求。 - B Copy:
根據A copy來調整所有畫面,除了聲音外已全部完成。 - 錄音:
通常在A或B copy時,會提出錄音人選及背景音樂供客戶確認,並在確認B copy後正式執行錄音,通常客戶會到場確認,並視為正式完成交片。 - 播帶/影片檔:
完成之後,以往會因應播放媒體平台的需求提供對應的播帶或不同影片格式的檔案,專案就此宣告結束。
數位互動/程式部門(Digital Interactive/IT Dept)
數位化時代,數位媒體已經是必要工具,甚至必須實現O2O活動整合(Online to Offline/O2O)。當創意與客戶確認數位上的創意表現與互動形式,就必須交由數位互動/程式部門實現執行,譬如說使用者進入了網站,介面呈現的形式?流程上該怎麼做?技術上如何克服?前後端程式的撰寫,甚至在現實與虛擬的結合,互動的形式與軟硬體的搭配,…等都屬其工作範疇。
如果沒有編制數位部門,或數位部門只負責前端工作,也會委託專業的數位公司。
活動部門(Event Dept)
舉凡消費者活動、產品體驗、展場活動…等,都是由活動部門進行策劃,再由部門專案執行又或委外活動公司,不見得每家代理商都有此部門配置,大都會因應客戶屬性及需求,如:車、電信、煙酒…等類型客戶對於活動才會有比較大的需求,代理商為求整合行銷,才有此部門配置。
代理商會因應時代需求而調整,不管是專業性的小型代理商,又或者是全面服務的大型代理商,但回歸到廣告本質,影像與圖像依舊是必要呈現形式,專業需求也不脫離企劃、創意、視覺、文案,希望這系列文章可以讓有興趣加入廣告行銷圈的朋友,有個脈絡可尋,進而找到自己核心價值。
第1集(廣告公司的前端職位:業務部門都在幹麻?)
第2集(廣告公司的創意部門都在幹麻?)